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政务访谈>详细内容

2024年第一期《政务访谈》: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厕所、大革命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4-08-05 11:05:19 浏览次数: 【字体:

0101ab26a29344ea921ef0a7e016a111.jpg

主题:高标准农田建设

时间:2024年8月

嘉宾:史则灵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

简介:高标准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使农田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通过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品质和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证。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农田整治和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条件和劳作环境,还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环境发展。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f1f327d1c930430a94782bac225403c3.jpg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柘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柘城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同志做客本期访谈,本期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题,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访谈。

主持人:

史主任,欢迎您做客柘城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栏目。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今天很荣幸能参加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活动,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机会,让社会各界朋友对柘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2018年以前柘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柘城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发改委、原农办等5个单位实施面积67.18万亩,涉及17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建机井11081眼,配套水泵11081套,地埋管道2255.46千米,地埋线4507.82千米,桥涵3201座,田间道路786.09千米,变电台区824台,渠(沟)道933.23千米,农田林网429171株。由于建设时间长远、投资标准较低、后期管护不到位等原因,部分机井由于长久失修,造成部分损毁,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2019年以来,柘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9万亩,新打机井4195眼。近3年来通过各乡镇对农田机井的排查整改,及后期管护工作的加强,农田机井基本能够发挥其功能。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高标准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使农田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通过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品质和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证。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农田整治和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条件和劳作环境,还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环境发展。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中心,按照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

2.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衔接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林业发展等规划,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主要在农产品主产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中型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阵地。

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突出提升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完善灌排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和宜机化建设为重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夯实高标准农田可持续发展基础。

示范引领绿色发展。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创建,因地制宜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工程措施,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

科技驱动提高效率。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水平,推进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为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注重源头管控,坚持建管并重,落实项目建设与建后管护“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的“三同步”原则,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应该怎样布局?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以保持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为重点,优先选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大中型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规定的禁止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及生产障碍因素等,将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平原、山丘2大类型区及9个区域片区。按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宜机化作业的基本要求,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分为水浇地和水田两类。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和农田土壤质量提升。

(一)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措施以及其他工程。

(二)高标准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包括退化土壤治理、障碍土层改良、土壤培肥等。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一)基本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质量、数量和生态并举,“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和宜机化的基本要求。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

(二)工程建设

1.农田平整工程

(1)农田平整应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和平整度,满足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排水的需要。田面平整度、耕作田块布置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节水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

(2)田块修筑包括田块归并、梯田修筑等。平原区以修筑条田为主,条田长度平原区宜为200m~1000m,田块宽度宜为50m~300m,并宜为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

(3)田块归并应与田面平整相结合,将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面积较小的田块合并为宜于机械化作业面积的田块。单个田块面积应达到农业机械化耕作的要求。

(4)有效土层厚度和耕层厚度。水田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 以上,耕作层厚度应大于20cm。水浇地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 80cm 以上,耕作层厚度应大于25cm。

2.农田水利工程

(1)农田水利工程应遵循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旱、涝、渍和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田、路、林、电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布置,达到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要求。

(2)灌溉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灌溉工程系统布置应科学合理。水源工程引提调蓄并举,多源互补,增强抗御灾害能力。井灌工程的井、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机井保护装置等配套率应达到100%。井灌区应尽量采用管道输水灌溉,井渠结合灌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暗管输配水,减少占地,利于机耕作业。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75%,水田不应低于 80%。

(3)输配水工程:包括首部、输配水管网及给水栓、输配水明渠及管控闸门等设施。井灌区首部工程主要是与机井保护装置集成的动力启动装置、水电计量装置、给水控制装置等,配套率应达到100%。输水管网包括地埋式、地面移动式管道及给水栓等。地埋管道埋深不宜低于70cm。给水栓宜采用标准化外观,内外部结构应防撞防震。渠灌区输配水斗、农明渠工程,斗口处应布设进水闸控和量测水设施,宜采用梯形、矩形、U形等工程形式。采用渠道输水的,渠道应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排水渠道可采取生态型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田间灌溉工程:应采取农业节水增效措施,全面推广绿色灌溉模式,管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应达到100%。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应达到90%以上。平原井灌区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适度规模化推广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

(5)排水工程包括排涝、治渍、防治盐碱化等。包括控制排水流量<2m3/s的排涝泵站、控制排涝面积<3万亩的排水沟道等。排涝工程标准5a~10a一遇,其中水浇地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5a一遇,1d~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d~3d 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田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a一遇,1d~3d 暴雨 3d~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①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排涝体系,排涝沟道宜分两级设置。新建排涝沟道时,田间内排涝沟道按3a~5a 一遇的排涝沟道断面布置。田内与外排相连的沟道按5a~10a一遇断面布置,或依自然沟道断面修整。②田间道路与渠系交叉的区域,可采取适度的生态硬化措施,采用透水材料的强度、冻融指标等应符合《植草砖》(NY/T 1253)规定,排水工程其他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 规定。

(6)渠系建筑物包括农桥、渡槽、倒虹吸、涵洞、水闸、跌水与陡坡、量水设施等。渠系建筑物布置应与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规划相协调。生产桥型宜采用板桥或石砌拱桥,桥长应与所跨沟渠宽度相适应,单跨不宜超过10m,桥宽宜与所连接道路的宽度相适应,不宜超过6m。两桥之间的距离宜大于200m,过路涵管间距宜大于100m。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规定。

3.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路布置应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田、水、林、电、路、村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充分考虑宜机作业,宜设置必要的下田设施、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

(2)机耕路包括机耕干道和机耕支道。机耕干道应能满足当地机械化作业的双向通行要求,机耕支道应能满足当地机械化作业的单向通行要求。机耕路路面宽度宜为4m~6m,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道路两侧可视情况设置路肩,路肩宽度宜为30cm~50cm。机耕路宜采用硬化措施。

(3)生产路应能到达机耕路不通达的地块,路面层应根据当地自然、农业生产和经济条件,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

(4)采用混凝土路面时,应设置路基,路基高度应高于田面。在排水不畅地区和水田区,其值不应小于0.5m,其他地区不应小于 0.3m。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进行合理布局,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相结合,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受到有效防护的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2)在风沙危害区,结合立地和水源条件,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确定树种,修建农田林网,对退化严重的农田防护林实施更新改造;林木成活率宜达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宜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林网林带植树品种及植树布置应符合《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17)规定。

(3)充分利用现有沟、塘、渠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积蓄与再利用设施,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类污染物,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参考《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5.农田输配电工程

(1)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农田高低压电力配套率应达到100%。

(2)农田高压输配电工程包括高压输电线路和高压变电设施以上部分。群井灌区高压变电设施宜按供电台区布置,灌排泵站及单水源灌区的高压变电设施,可综合考虑周边其他用户供电需要合理布置。高压输变电工程设计应符合《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GB/T 14049)、《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等规定。

(3)农田低压配电工程包括高低压变电设施以下的低压配电线路和灌排工程配电部分。机井通电工程按照一井一线合理布置,配电线缆应采用地埋方式,地埋线缆敷设深度应大于70cm,且应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要求。群井通电工程应根据高压变电设施位置高效布置,变压器与单井启动装置之间的线距宜选择350m~500m,个别偏远单井可适当延伸线距。灌排泵站、移动灌排机械作业灌区,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点对点专线布置。农田配电工程规划设计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及《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等规定。

(4)根据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要求,可合理布设弱电设施,弱电工程建设应执行有关标准规定。

6.其他工程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针对消除农田灾害因素、加强农田生态功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等建设的其他工程项目。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1.应根据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规划,因地制宜通过综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通过2~3年的持续治理,达到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和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原区一般不低于15g/kg、山地丘陵区一般不低于12g/kg,土壤pH值一般保持在6.0~7.5,盐碱区土壤pH值不超过8.5,耕地质量等级平原区宜达到4等以上,山地丘陵区宜达到5等以上。

2.退化土壤治理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酸化土壤治理时,应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利用石灰质物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进行改良。改良后土壤pH值应保持在6.0以上。盐碱土壤治理可通过工程排盐和生物、化学、土壤调理剂、绿肥种植等措施,使土壤盐分含量保持在0.3%以下,pH值保持在8.5以下。土壤板结治理时,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适度深耕、施用具有松土功能的土壤调理剂、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

3.障碍土层改良,主要通过机械深耕、深松、土壤调理等措施进行改良。深耕适用于犁底层、磐层、白浆层等改良,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宜为25cm~50cm。深松适用于改良各种具有磐层和白浆层的土壤,保持原土层基本不变,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作业深度一般应为25cm~35cm。若深度打破障碍磐层,作业深度可达35cm~50cm,具体按照磐层距地表深度定。

4.土壤培肥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等农艺和生物措施,使耕地基础地力保持或持续提高,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当地中值以上水平。高标准农田应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工作是如何管护的?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我县粮食安全的要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工作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位置。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因地制宜、建管并重,进一步完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创新管护机制,强化监督评价,努力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

(一)明确管护范围。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均应纳入管护范围。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重点加强项目灌排系统、田间道路、输配电等工程的管护,确保项目工程及配套设备完好并能正常发挥作用。

(二)落实管护主体。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落实本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的管护主体。日常管护工作由管护主体承担,主要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机电井等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等。专项维修工作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协调组织。质量保证期内的工程及设施设备维修,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和维修。因机械作业或人为损坏的,按照“谁损坏、谁维修”的原则,由损坏人予以修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负责监督落实。

(三)创新管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积极探索创新管护新模式。

1、委托管护模式。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农业用水协会等组织牵头,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建后管护。

2、专职管护模式。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村将管护区域范围、内容、管护期、报酬、职责等张榜公布,公开聘用管护员,签订管护合同。

3、经营主体管护模式。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村与高标准农田实际经营主体协商,由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管护。

4、保险服务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启动购买高标准农田保险,对高标准农田工程在使用期间的损毁风险以及后期管护不利风险进行投保,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有充使用。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管护工作的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负起主体责任,组织落实好管护主体。乡镇(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管护主体的指导与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尽快确定管护主体与管护模式,明确管护主体职责,落实管护责任。

2、强化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确保符合各类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前提下,可通过乡镇级财政预算安排、村集体经济收益等,多渠道筹措和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3、压实监管责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切实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督查计划。农业农村局将跟踪建成高标准农田运行情况,不定期抽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护制度建设、工作落实、管护成效、问题整改等方面工作,确保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4.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管护办法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进一步提升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1〕4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管护办法。

主持人:

目前我县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史则灵

(一)建立高标准农田巡查制度。

为了加强高标准农田保护管理,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将违法损坏农田基础设施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高标准农田巡查制度。

1、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用水协会是实施高标准农田保护动态巡查的主体。在执行巡查任务或组织统一巡查时,县农业农村局积极配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用水协会要把高标准农田保护动态巡查最为主要工作来抓。

2、高标准农田保护动态巡查责任单位应明确划分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巡查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农田基础设施行为,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拒不终止违法行为和已形成违法事实的,及时依法立案查处。

3、对责任区巡查时,要根据违法行为发生的区域性和规律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用水协会每月巡查1-2次。各地要建立完备的巡查台账,对每次巡查必须作详细记录。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上报,并依法立案查处。

(二)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负责人直接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管护中来,全民动员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

三)健全管护组织,强化管护队伍。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机井管护领导小组;各乡镇健全管护组织,完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各村委会严格落实“一长两员”措施,每个村配备井长、维修员和管护员,负责每个村的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井长由行政村一把手负责,机井管护员、机井维修员由各行政村电工负责。

(四)落实管护经费。按照《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排查整改强化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方案》(柘农〔2022〕39号)每年每眼机井维修资金补助100元,由县政府统一发放。将村级管护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管护耕地面积大于2000亩(包含2000亩)或机井数量30眼以上的,每人每月400元;管护耕地面积1500—2000亩或机井数量15—30眼,每人每月350元;管护面积1500亩以下或机井数量15眼以下的,每人每月300元。

(五)加强培训、业务指导。对全县各个井长、维修机井人员、村级管护员开展统一业务培训,达到能够熟练掌握机井维修技能,农田基础设施损毁及时维修,扫码报修。

(六)加强宣传、落实政策。乡、村两级认真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将每年11月定为全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月”。开展宣传活动,普及农田管护政策和常识,增强管护责任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排查行动,立足农业生产需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查清设施存在问题;开展集中整改,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坚持即查即改,建立台账、整改销号,提高管护质量。

(七)建立数字农业大平台。在柘城数字农业驾驶舱展览中心设立数据演示中心,实时监测每一个工程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安全隐患或功能故障随时报警提醒,呼叫维修。健全日常运维管理系统,设立井口二维码和手机APP两个端口,做到功能可查询、使用可追踪、图片能上传、维护有记录、工作有评价。

(八)严格监督奖惩。由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管护工作年度考评,每年评出管护工作先进乡镇(街道)6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管护工作先进村每个乡镇(街道)2个,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县、乡两级设立管护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管护人员、经费和责任落实较好、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予以通报表扬;对管护责任不落实、农田水利设施损毁、造成负面影响的乡镇(街道),启动追责问责程序。



926cc75225d745f493f******225f2ed8.jpg

主题:小厕所、大革命

时间:2024年8月

嘉宾:刘子源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简介:厕所不仅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设施,还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旱厕并未完全消失,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来个“厕所革命”,解决好厕所问题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4cdf1c59ffa40fc97736ec1c2d9fcb9.jpg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柘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柘城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同志做客本期访谈,本期以“小厕所、大革命”为主题,围绕农村改厕工作进行访谈。

主持人:

刘主任,欢迎您做客柘城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栏目。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今天很荣幸能参加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活动,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机会,让社会各界朋友对柘城县农村改厕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持人:

厕所不仅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设施,还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旱厕并未完全消失,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来个“厕所革命”,解决好厕所问题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柘城县多措并举狠抓农村改厕工作,合力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农村厕所“脏、乱、差”的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请介绍一下我县农村“厕所革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2017年的时候,国家提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要求各地在农村中开展卫生厕所建造工程,并进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确保乡村的卫生厕所得以建造起来,让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有序的提升。河南省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至此,我县开始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农村户厕。2018年至2023年,柘城县共改造农村户厕79607户。柘城县实施“厕所革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7年至2018年,改厕对象是统筹安排贫困户“六改”和“六改一增”,“六改一增”指的是: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地)面、改照明灯、增添或更新简单家具,这个期间全县改厕共21301户,改厕模式为双瓮式和三格式化粪桶。第二阶段:2019年至2020年,共改造户厕32220户,改厕模式为三格式化粪桶(整体购进便池、压力桶、塑料翁体等)。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农村改厕不再零星实施,实行整村推进。农村改厕模式为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厕屋达到“四有”标准:有门、有顶、有水、有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可达到“七有”标准:有墙、有顶、有水、有门、有窗、有照明、有地面硬化。改厕标识牌上墙。2021年改造678户,2022年改造23908户,2023年改造1500户。

主持人:

农村改厕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请介绍一下柘城县农村改厕的基本程序。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农村改厕目的意义是:通过建造卫生厕所,能及时将粪便进行处理,杀死或减少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致病微生物,既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又能增加肥源,提高肥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是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保护农民身心健康和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

我县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保障农民选择权、监督权,申请实施改厕的基本程序是:本人申请、村委会初审、乡镇审批,审批后乡镇实施建设,建设完成后,由乡镇技术人员初步验收,然后报县农业农村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资金奖补。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改厕的根本目标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主持人:

农村实施改厕,各地实行的模式和标准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不同,请介绍一下柘城县目前农村改厕实施的模式和标准。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目前,我县农村改厕合理确定适宜改厕模式,统筹衔接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实事求是、环保卫生、经济实用、维护便捷、农民满意的要求,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实施改厕工作。在城市管网可以到到的区域,重点推进管网改厕模式,粪污直接引入管网。在广大农村改厕采取户用砖砌化粪池模式。按照环保卫生、经济实用、维护便捷、农民满意的要求,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对于远离城市管网、不适合建设管网模式村,推广砖砌小三格化粪池。改厕过程中严格执行农户申请、乡镇政府审批、县级指导程序,确保改厕质量效果。

改厕标准:改厕后厕所要做到“四有”标准,即有墙、有顶、有地面硬化、有水;具备条件的,可达到“七有”标准,即有墙、有顶、有地面硬化、有水、有门、有窗、有照明,改厕标识牌上墙。化粪池采用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容积达到2立方米。改厕完成的同时,建立农户改厕档案。档案包括改厕户申请书、审批表、验收表等。

主持人:

农村改厕牵涉千家万户,改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请介绍一下,柘城县怎样实施农村改厕的?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我县农村改厕,依据乡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分类,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村庄地理条件、人口流动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适宜改厕模式和推进方式,统筹衔接污水处理设施、乡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行一体化推进。按照环保卫生、经济实用、维护便捷、农民满意的要求,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改厕工作。目前,柘城县农村改厕实行县统筹、乡镇推进、村落实、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调动基层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保障农民选择权、监督权,充分发动群众,强化政府规划引领、资金政策支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整村推进的根本目标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2024年,我县农村改厕仍然采取以行政村为单位整村推进的模式进行,今年改厕涉及8个乡镇、24个行政村、1507户。

主持人:

农村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卫生厕所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农村改厕资金如何筹措?改厕会不会增加农民负担?请就这方面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农村厕所改造属于国家的惠农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地的标准不一样。每年的补贴标准也不一样。我县按照省市有关农村户厕改造的指示精神,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实施三格式化粪池改建农村户厕。按照上级下达至我县农村户厕改造奖补资金有关规定执行补贴。

农村户厕工程竣工后,经村民代表、村委会、乡镇、县农业农村部门验收合格后,县财政将改厕奖补资金拨付至乡镇,再由乡镇拨付给每户厕。改厕不会增加农民负担。

主持人:

农村改厕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农村厕所改造是基础,管护是关键,请介绍一下柘城县农村户厕改造后,后续管理维护是怎么做的。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农村改厕是民生大事,如何将好事办好需要下硬功夫,尤其是改厕后的后续管理若不到位,极容易将好事办砸。比如,厕所维修不及时、清运不及时、粪污随意倾倒造成污染等,这些无疑会导致群众不满。所以,开展农村改厕过程中,就有必要认识到后续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否则农村改厕就不能实现其真正的功效。

我县改厕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一直是改厕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各乡镇落实服务主体和具体措施,做到粪污处理有保障、维护人员有保障、管护经费有保障。各乡镇设立有改厕服务站,负责本区域改厕户的维护和抽污管理,各乡镇配备有专业的抽污车,按照群众要求有偿服务进行抽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主持人:

目前柘城县在农村建设了大量农村公共厕所,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人为和管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诸如有些公厕设施损毁、关门、卫生条件差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农村公厕管护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子源:

农村公厕管理涉及社会卫生、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公厕管理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事,始终在管护方面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今年,为强化农村公厕后期管护,提高农村公厕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了《柘城县农村公厕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管理措施和管护标准,各乡镇建立农村公厕管理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各村公厕由所辖区村委会负责管理,每个公厕责任到人,负责公厕正常使用。全日开放,方便群众,优质服务;

2024年3月中旬,对全县243个农村公厕逐个进行排查。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厕无水无电,无水龙头,厕具损坏,无顶,地面塌陷,窗户损坏,无管护标示牌,锁门等问题,对排查有问题的公厕逐乡镇下发整改通知书。各乡镇有针对性制定处置方案,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至4月底,存在问题的公厕全部整改完毕,全县农村公厕卫生达标率不低于90%。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厕管护机制的,保持公厕干净整洁运行,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终审:柘城信息办赵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