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71-zcxzf-00000110 | 发布机构: | 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09-15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柘政办〔2023〕29号 | 所属主题: | 政府办文件 |
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柘城县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柘政办〔2023〕29号
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柘城县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
方案(2023—2025年)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柘城县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柘城县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柘城县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柘城县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传统产业是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传统产业高位嫁接、转型升级,实现涅槃重生、提质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大力实施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等“六新工程”,以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为主要途径,打造纺织服装现代时尚“新品牌”,加快优势装备转型智能“新装备”,瞄准食品产业绿色发展“新方向”,推动传统产业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努力把柘城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强县。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重点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质量效益显著改善。传统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制造业平均增速;传统产业利税、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效益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重点产业盈利能力、能耗降低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部分行业领域达到全市前列水平。
发展模式深度变革。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个,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高位嫁接重点项目1个,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达到全市一流;创建1个以上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及模式等)。
转型生态加速形成。传统产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和制度链实现深度耦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制造”集群和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新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显著增强,并实现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瞄准食品产业绿色发展“新方向”。发挥我县粮食主产区优势,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提升本地企业双轮驱动,以面及面制品、肉制品为重点,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向品牌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不断延伸食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依托金平安面业、如意面业等企业,着力拓展优质面粉、高档专用粉、方便主食等特色面制品空间。依托桂柳食品等企业,扩大冷鲜分割肉、速冻肉制品、休闲熟食制品、餐厨肉制品等规模,开发低脂、低盐、低温、新口味等健康产品。发展壮大王贡酒业、商粮酒业等企业,充分发挥本乡本土和地缘优势,明确客户定位,找准产品定位,完善服务体系,开展错位竞争,增强我县酒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带动能力。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优质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等环节,拓展直营直销、电商直播等销售形式,推动柘城从“粮仓”到“厨房”的跨越。到2025年,力争现代食品产业规模突破50亿级。(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
(二)加快传统装备转型智能“新装备”。持续推动装备制造、金刚石超硬磨削工具等领域向大型化、智能化、服务化、成套化转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开发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智能制造新装备,力争到2025年,金刚石超硬磨削工具、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规模达到十亿级。(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三)打造纺织服装现代时尚“新品牌”。发挥柘城县纺织服装等领域的集群化、规模化优势,全面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加快构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围绕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引进服装生产、设计企业,发展定制化柔性生产方式,提升创意设计整体水平。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与设计机构对接融合,通过改进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和功能,加快发展新一代时尚、功能、智慧服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25年,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形成百亿级规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
三、重点工程
(一)新技术嫁接工程。
1.打造新技术嫁接竞技场。建设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制等科研组织方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新技术嫁接竞技场,抢占新技术嫁接先机。(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高新区)
2.加快新技术嫁接产业化。把新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新模式推广应用作为技术嫁接的落脚点,强化新技术产品推广。持续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等新产品推广政策,着力形成“技术研发—高位嫁接—规模生产—新品应用”的良好生态。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工艺水平,支持优质新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影响力。到2025年,力争推广5个新技术嫁接新产品。(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
(二)新模式提质工程。
1.强化智能制造提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标杆企业,引导智能制造“链主”企业向上下游企业推广解决方案,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提升,提高传统制造业效能。到2025年,力争在高位嫁接的传统产业领域创建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2.推进服务型制造增值。加快传统产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集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产品租赁、个性化定制等于一体的服务型制造转型。支持食品工业发展中央厨房、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纺织服装制鞋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定制服务。加快建材等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模式等)。(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3.突出绿色制造降碳。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利用原料替代、过程削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开展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业,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合同降碳管理、低碳整体解决方案等新模式。持续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创建。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强度控制和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控制要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责任单位:商丘市生态环境局柘城分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三)新链条重塑工程。
1.培育优势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后端服务全链条培育,着力形成一批“新制造”优势产业链。巩固提升高端装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做强纺织、食品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形成精深加工、高端与终端产品制造新优势,推动优势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
2.强化产业链项目支撑。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节点和供应链瓶颈,积极承接国内外传统产业高位嫁接项目,鼓励本土企业新上“新型化”产业项目,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补短板项目,持续强化重点产业链的项目支撑。建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实施2个投资亿元以上高位嫁接项目。(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
(四)新空间拓展工程。
1.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综合考虑环境容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要素保障等因素,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工作。提升园区能源、给排水、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通过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污染物和废弃物集中治理与深度再利用等途径,减低企业经营成本。(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市政公用设施养护中心)
2.加快产业入区发展。以高新区为主载体,积极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入区发展,提升高新区主导产业能级。加快推动危化品生产企业退城入园。新上传统产业项目原则上一律在高新区布局。鼓励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提升产业集中度。(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
(五)新品牌培育工程。
1.提升传统产业新产品质量。加快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产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规模化市场拓展,提高嫁接新产品的内在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重点行业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新产品质量管理和相关认证体系,着力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拳头产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更快抢占省内外市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2.打响柘城传统制造新品牌。结合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优中选优,支持一批新产品创建区域品牌,推动一批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市场美誉度高的品牌创建省级品牌。支持第三方品牌服务机构对新产品开展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市场推广等专业化服务,鼓励新产品参选国内国际品牌价值排行榜。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各类展会平台宣传柘城产品,塑造品牌形象,将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打造成柘城的闪亮名片。到2025年,打造1个传统制造新品牌。(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3.加强新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强传统产业新产品标准化战略研究,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与修订,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落实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认证制度。鼓励开展国际对标,支持企业以高于国家、国际标准生产新产品。(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六)新生态构建工程。
1.强化政策引导。统筹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发挥基金作用,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对于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细化专项信贷政策,建立精准信贷机制,加大对符合授信政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押质押担保业务及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传统产业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谋划设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金融工作局、县税务局)
2.建设人才高地。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聚焦传统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强化自动化焊接、食品智能加工、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服装加工设计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引进一批高端专业人才。鼓励职业院校举办面向我县服装行业的服装设计、品牌策划、电商运营以及版型师、陈列师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3.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与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水、电、气、热等要素保障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将高位嫁接、转型升级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纳入新兴产业用地、混合用地、弹性用地适用范围,降低项目用地成本,缩短用地报批周期。对于重大项目在环境容量、碳排放、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商丘市生态环境局柘城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各项工作。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进程,切实做到责任明晰、组织有效、工作到位、反馈及时。(责任单位: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创新工作机制。将传统产业中高端产品与制造环节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范围,对新产品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过50%的企业,可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环保治理管控机制,对符合条件、标准的企业实施“降级管控”。深入开展全县“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推动各类问题协调解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商丘市生态环境局柘城分局)
(三)加强督导考评。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在县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比重,明确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凝聚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柘城县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柘城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大力实施高精尖技术攻关、高性能新品推广、高能级群链提升、高质量企业倍增、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效能金融助力等“六高工程”,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兴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导,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规模倍增。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形成新材料300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亿级。
——质效提升。新兴产业利润、利税等主要效益指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一批高端新品,形成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品,部分新兴领域“整机”与“配套”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动能更强。新兴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培育省级及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每年滚动实施1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均新增3家以上。
——生态更优。新兴产业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更加健全,各类产业发展要素得到高效保障,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项目根植性大幅提升,形成“五链”深度耦合生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新材料产业筑基高端前沿。以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轻量化、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超硬材料、功能性新材料向高精尖延伸转型,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技术创新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下游产品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新材料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构建,实现从材料到器件到装备的跃升,持续做大做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强超硬材料,充分发挥人造金刚石独特性能优势,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微粉—单晶合成/聚晶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以我县金刚石产业园项目为依托,研发“超高耐磨金刚石—金属复合焊接材料”,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高铁轨道研磨设备、航空航天材料和航空航天材料加工设备、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立方氮化硼等新领域,打造全国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级超硬材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3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高新区、县发改委)
(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融通发展。聚焦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兽药、医药流通等产业,着力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建立跨区域研发合作平台,拓展产智融合发展通道,打造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全产业链条。围绕代谢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等疾病,发展一批品牌通用名药的仿制药及中间体,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和引进临床用量大的专利药物,带动产业升级。以创新型生物治疗产品制备及创制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做大做优现代中药,着力提升产业研发水平,重点开展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研发和中成药二次开发。推动兽药产业领先发展,持续提升美兰生物等企业在国内疫苗及兽药领域的领先优势,着力拓展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药、宠物医药、动物疫病诊断检测试剂等动物医药产品。推动完善现代医药流通体系,依托重点医药流通企业,培育发展现代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鼓励本地医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扩大柘城医药产品终端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推动生物医药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建成全市重要的生物医药中高端研发生产基地、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集聚地。(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卫健委)
(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链条提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耦合器、5G、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高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光通信等产业链。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条,依托海乐电子等企业,积极发展精密显示用电路板等产业链核心产品,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基于5G技术的数字影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智能终端。加快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构建智能传感器、射频卡、嵌入式芯片、传感网络设备等产品体系,推动材料生产、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和重点应用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进我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亿级。(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三、重点工程
(一)实施高精尖技术重点攻关工程。全面梳理我县新兴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短板清单,整合产业创新资源,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创新联合体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力争在金刚石高端制品研发、创新型生物治疗产品制备及创制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突破一批制约我县新兴产业发展的难题。到2025年,力争攻克1—2项新兴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专项等科技创新项目。(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二)实施高性能新品推广工程。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质量品牌与标准建设,结合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实施,推动创新产品新标准制定,抢占市场“话语权”。落实并完善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支持政策,强化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结合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等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出台创新品推广政策。到2025年,力争推广1个以上新兴产业重大创新新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知名新品牌。(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高能级群链提升工程。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加快培育一批省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我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锻长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长板;推进建设超硬材料产业集群,锻长超硬材料等产业链长板;动态编制新兴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全面梳理短板弱项清单。落实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群链长制”,按照短板弱项清单,坚持挂图作战,着力筑底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产业链短板弱项招商,着力引进头部企业和关键链缺失环节。(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
(四)实施高质量企业倍增工程。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思路,梯度培育“头雁”、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支持优势新兴产业企业发挥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和中高端,兼并重组高成长潜力企业,加快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鼓励传统优势企业发挥资本优势,兼并重组一批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类和终端产品制造类企业,实现延链高端、转型发展、高位嫁接、换道领跑。到2025年,力争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实现新兴企业数量与发展规模倍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
(五)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制定新兴产业链“高精尖缺”人才引育清单,依托人才引进计划,发挥创新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创新平台的集聚作用,加快在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一批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完善高层次人才相关激励政策,建立项目奖励、成果奖励、特殊津贴、重大课题基金支持等相互结合的激励体系,激发高端人才创造、创新热情。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薪酬补贴、医疗社保、子女入学、居留便利等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高端人才引的来、留得住、能创业、成事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5千名高素质“金蓝领”技工队伍,引进和培育5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六)实施高效能金融助力工程。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股权、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信贷审批发放效率,提前做好续贷业务审批工作,推动与企业融资需求无缝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针对性。(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县财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化各项工作推进,形成全县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合力。(责任单位: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项目扶持。坚持“项目为王”导向,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强化新兴产业项目推进实施。加强沟通对接,推动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平台等纳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统筹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
(三)强化督导服务。建立新兴产业督导评价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全县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排名,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强化企业服务,推动解决问题。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柘城县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加快我县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按照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拓开放、优生态的工作思路,重点培育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柘城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全市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县未来产业初步实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转变。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大力发展氢能与储能等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未来网络、元宇宙等产业发展基础趋于完善,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成为全县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创新—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重点龙头产品。
产业生态趋于优化。力争培育1家在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头部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未来产业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柘城,融入“双循环”效果显著,未来产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主要任务
(一)重点突破前沿新材料产业。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深化与河南工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借助“商丘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重点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推广平台,打造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技术转化平台,在石墨烯基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突破碳基新材料、新型人工晶体等关键技术。(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2.开展融合应用试点示范。积极参与省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建设,为前沿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质量鉴定和应用评价;争创省级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推动前沿新材料应用验证和示范推广。(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二)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健康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平台,开展疫苗新技术研发。依托美兰生物等龙头企业,开展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研究,大力发展我县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传统医药医疗制造向生命健康产业转型。(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2.开展融合应用试点示范。支持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合作建设产品应用示范基地,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利用现有领域应用。跟踪新型生物药物,向终端药品、先进药品以及保健药品领域拓展。(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三)加快壮大氢能与储能产业。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围绕氢产业的“制储运供用”做好产业规划,重点实现氢能规模化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聚焦氢气制取、储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强化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推进氢能“制储运供用”全链条发展。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氢能源装备、氢储存和加注等技术研发应用。(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2.开展融合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氢能与储能产业试点示范,打造规模化、商业化终端应用场景,为新装备、新技术提供实验验证场所。先行推进城市公交、城市出租行业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运营。加快推进氢能生产、储运、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氢能发展产业生态。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氢能智慧供应平台,开展氢气供需预测与平衡分析、加氢站负荷实时监控,实现多氢源、多运输方式、多加氢站间灵活调度。依托光伏、锂电产业基础,引培一批绿色储能产业领军企业,加快形成从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电力系统应用、资源回收等环节相对完备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交通局)
(四)谋划布局未来网络产业。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对接合作,聚焦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互联网、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推动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安全隐私计算、链上链下高效协同、跨链互联互通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2.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依托我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前谋划,开展基于6G的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探索和储备。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技术研发与服务类企业,以工业大数据和政府大数据开发利用为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存储等产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3.开展融合应用试点示范。聚焦感知互联网、智慧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空天智联网、全息通信等应用场景,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制造业企业开展前瞻性合作,探索现有设备和系统向未来网络升级路径。打造能源、文旅、政务、智慧城市等区块链示范应用场景,能源领域开展区块链能源供应链服务和交易服务,文旅领域开展文旅产业链管理区块链应用,政务领域开展政务数据互认服务,智慧城市领域开展工业制造、农产品、消费品、药品等防伪溯源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文广局、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五)超前布局元宇宙产业。开展元宇宙应用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培育、引进一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元宇宙生态链企业,推进一批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带动一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加快元宇宙集聚发展,实现“元宇宙+”新型产业模式。吸引图形引擎、相机阵列扫描、光场成像、动态三维重建等技术落地,加强链接、交互、计算、工具、生态“五位一体”前沿布局,积极发展工业元宇宙、能源元宇宙、文旅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元宇宙、智慧城市元宇宙等,打造我市元宇宙产业发展高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三、重点工程
(一)创新体系构建工程。
1.引进重点科研机构。聚焦我县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加强与相关机构、单位合作,引进落地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2.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化。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未来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创新主体创建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打通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二)高端人才引育工程。
1.完善未来产业高端人才发展机制和政策。针对我县未来产业,进一步制定未来产业高端人才发展专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高端人才发展优惠措施,形成比较优势。强化与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工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匹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发改委)
2.实施未来产业引智工程。完善“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实施高端(海外)人才引进专项行动,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人才团队。5年内引进2名以上投身未来产业的高技能、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等“四高”人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
(三)产业孵化加速工程。
1.加强产业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未来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全省总体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园区。建立与国内外高端智库长期合作机制,借助“外脑”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商务局)
2.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研究绘制未来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明确产业链、创新链关键节点及龙头骨干企业、重点研发机构,通过精准招商,引进落地未来产业重大项目,推动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合理布局,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工信局)
3.完善产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为初创企业和团队提供技术平台、投融资、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等服务。加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四)金融资本汇聚工程。
1.加强产业基金支持。推动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运营及投资模式,促进政府基金与市场基金协调互动,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促进资本招商和研发成果产业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县发改委)
2.健全金融服务机制。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未来产业开发融资、担保、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未来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养,推动创新型企业挂牌融资;加强重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培训,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五)对外产业合作工程。
1.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商丘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借势郑州航空港发展,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国和地区,及时发布“走出去”有关政策,以及重点国别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推动外资投入和本地优势企业外向发展。(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2.全方位接入国内未来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加入其未来产业发展生态链,大力承接未来产业转移。靠前就近学习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先进技术,集聚利用异地创新创业要素,破解本土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等发展难题,打造未来产业“飞地经济”示范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谋划重大工作安排,督促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考核激励办法,将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细化推进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县制造强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建立县级未来产业项目库,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建立专业招商团队,对接国内外一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争取联合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等落地,对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三)优化发展环境。举办未来产业发展专题培训,分批次、分领域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先进地区与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发展能力。开展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的技术创新、展示体验、供需对接、应用促进等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联合技术开发、拓展服务网络、承接对外工程等活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